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
通常,環境風險評價是針對建設項目在建設和運行期間發生的可預測突發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為破壞及自然災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質泄漏,或突發事件產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質,所造成的對人身安全與環境的影響和損害所進行得風險評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應急與減緩措施,以使建設項目事故率、損失和環境影響達到可接受水平。
環境風險識別的范圍
風險識別的范圍:包括生產設施風險識別和生產過程所涉及的物質風險識別。生產設施風險識別范圍:主要生產裝置、貯運系統、公用工程系統、工程環保設施及輔助生產設施等。
物質風險識別范圍:主要原材料及輔助材料、燃料、中間產品、最終產品以及生產過程排放的“三廢”污染物等。
環境風險識別的內容
(1)資料收集和預備(建設項目工程資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設計資料、建設項目安全評價資料、安全治理體制及事故應急預案資料;環境資料:利用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有關廠址周邊環境和區域環境資料,重點收集人口分布資料;事故資料:國內外同行業事故統計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資料。
(2)物質危險性識別(對項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進行危險性識別和綜合評價,篩選環境風險評價因子);
(3)生產過程潛在危險性識別(根據建設項目的生產特征,結合物質危險性識別,對項目功能系統劃分功能單元,按附錄A.1確定潛在的危險單元及重大危險源。)
環境風險防范措施
(1)選址、總圖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廠址及四周居民區、環境保護目標設置衛生防護距離,廠區四周工礦企業、車站、碼頭、交通干道等設置安全防護距離和防火間距。廠區總平面布置符合防范事故要求,有應急救援設施及救援通道、應急疏散及避難所。
(2)危險化學品貯運安全防范措施對貯存危險化學品數量構成危險源的貯存地點、設施和貯存量提出要求,與環境保護目標和生態敏感目標的距離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3)工藝技術設計安全防范措施自動監測、報警、緊急切斷及緊急停車系統;防火、防爆、防中毒等事故處理系統;應急救援設施及救援通道;應急疏散通道及避難所。
(4)自動控制設計安全防范措施有可燃氣體、有毒氣體檢測報警系統和在線分析系統設計方案。
(5)電氣、電訊安全防范措施爆炸危險區域、腐蝕區域劃分及防爆、防腐方案。
(6)消防及火災報警系統
(7)緊急救援站或有毒氣體防護站設計。
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突發環境應急預案是指企業為了在應對各類事故、自然災害時,采取緊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減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廠界外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介質,而預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編制突發環境應急預案的范圍
(一)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業,包括污水、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企業;
(二)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危險化學品的企業;
(三)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企業;
(四)尾礦庫企業,包括濕式堆存工業廢渣庫、電廠灰渣庫企業;
(五)其他應當納入適用范圍的企業。
突發環境應急預案責任主體
企業是制定環境應急預案的責任主體,根據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需要,開展環境應急預案制定工作,對環境應急預案內容的真實性和可操作性負責。企業可以自行編制環境應急預案,也可以委托相關專業技術服務機構編制環境應急預案。委托相關專業技術服務機構編制的,企業指定有關人員全程參與。
突發環境應急預案編制流程
(一)成立環境應急預案編制組,明確編制組組長和成員組成、工作任務、編制計劃和經費預算。
(二)開展環境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環境風險評估包括但不限于:分析各類事故衍化規律、自然災害影響程度,識別環境危害因素,分析與周邊可能受影響的居民、單位、區域環境的關系,構建突發環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確定環境風險等級。應急資源調查包括但不限于:調查企業第一時間可調用的環境應急隊伍、裝備、物資、場所等應急資源狀況和可請求援助或協議援助的應急資源狀況。
(三)編制環境應急預案。按照本辦法第九條要求,合理選擇類別,確定內容,重點說明可能的突發環境事件情景下需要采取的處置措施、向可能受影響的居民和單位通報的內容與方式、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的內容與方式,以及與政府預案的銜接方式,形成環境應急預案。編制過程中,應征求員工和可能受影響的居民和單位代表的意見。
(四)評審和演練環境應急預案。企業組織專家和可能受影響的
居民、單位代表對環境應急預案進行評審,開展演練進行檢驗。評審專家一般應包括環境應急預案涉及的相關政府管理部門人員、相關行業協會代表、具有相關領域經驗的人員等。
(五)簽署發布環境應急預案。環境應急預案經企業有關會議審議,由企業主要負責人簽署發布。
重慶市環境風險評估及應急預案工作流程如下:
1、與咨詢機構(環保公司)簽訂協議。
2、咨詢機構技術人員勘查現場調查收集相關數據,了解企業基礎信息。
3、編制環境風險評估報告。
4、根據環境風險評估報告上的評估結論以及企業具體情況編制對應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5、與企業環保負責人溝通確定報告內容。
6、向環保局申請評審,在企業現場召開由環保局、企業、專家三方出席的現場評審會。
7、根據專家評審意見修改報告。
8、報告修改完成后紙質版送環保局備案,電子檔網上備案。